非法貿易猖獗 令猴子瀕臨滅絕

在柬埔寨磅士卑省(Kampong Speu)郊區的一個園區,築有高達2公尺的圍牆,牆頭有帶剌的鐵絲網,周圍有像護城河的水道,外圍有持著AK-47步槍的守衞巡邏。這裡是一個猴子養殖場。據曾在這裡工作的人表示,擁有該養殖場的是該國總理洪森的妹妺洪森尼(Hun Sengny)。

養殖場主要用以圈養長尾獼猴(long-tailed macaques ,又稱食蟹獼猴),是經常用於醫學試驗的猴子。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許多製藥實驗室都需要實驗猴。根據美國政府的數據,2022年美國進口約33,000隻靈長類動物,主要用於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究,瀕臨滅絕的長尾獼猴佔了96%,當中三分之二的來自柬埔寨。在疫症爆發前,在非法野生動物市場上實驗猴的價格每隻約20或30美元,現在價格上漲了五到十倍。

過往中國原是獼猴的出口來源,自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後,中國停止出口,柬埔寨變成了主要出口國。根據聯合國的資料,2019年,柬埔寨出口了14,931隻猴子, 總值3,300萬美元,到2022年,該國出口的總值達2.5億美元。

專家認為,柬埔寨的養殖場根本無法供應這個數量的猴子,推測可能是該國由鄰國捕獵,再轉售到其他國家。

今年3月,有消息傳出,在泰國東北部黎府的馬霍崖洞穴寺(Tham Pha Mak Ho),周圍原本有約3,000隻恆河猴聚居,當地人卻留意到猴子數量大幅減少。官員表示可能由於季節變化或遊客減少,食物不足,導致猴子遷移到其他地方。不過也有保育人士示警,認為有可能和非法販運動物有關。

去年11月 ,包括一名柬埔寨野生動物部門官員在內等八人被捕,被指控從野外捕抓獼猴,並送往繁殖場,同時使用偽造動物出口許可證,將約1,200隻獼猴販運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德克薩斯州的實驗室,每人最高可被判刑20年。

地球上的靈長類動物大致分為「猿」(Ape)及「猴」(monkey)兩類,大部分的猴都有明顯的尾巴,可用來保持平衡,甚至抓東西,腿部較長;猿的尾巴已退化而不可見,而臂部較長。猩猩(chimpanzee或gorilla)則屬猿科動物。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資料顯示,多數靈長類動物都瀕臨滅絕。

除醫學實驗外,一些國家飼養寵物和動物園,也對猴子造成大量需求。「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日前發表報告指出,飼養寵物和動物園景點的國際需求愈來愈多,對猴子造成威脅。在中東、巴基斯坦和利比亞,富有人以猴子作為寵物,而中國動物園也購入了數量龐大的猩猩。

該報告指出,非洲的黑猩猩(chimpanzee)、倭黑猩猩(bonobos)和東、西部的兩種大猩猩(gorillas)都屬瀕危或極危,但這些受多個國家和國際法律保護的動物,其實甚少有組織或政府追蹤牠們被捕獵的情況,因此難以得悉偷獵和非法貿易的問題有多嚴重。

據悉,猩猩的價格比十年上漲兩倍,一隻黑猩猩可售10萬美元,倭黑猩猩30萬,大猩猩更高達55萬。甚至一些國家的動物園,也是從非法渠道購入猩猩。

報告作者、肯雅野生動物貿易獨立調查員丹尼爾‧史戴爾斯(Daniel Stiles)表示,他在網上與臥底調查員和線人合作,發現活體幼猩猩的廣告在各類社交媒體均有上升趨勢。自2015 年以來,他已記錄到來自17個國家共131人發出的593次出售猩猩廣告。

史戴爾斯認為,猴子非法貿易日益猖獗,部分原因在於幾個主要負責保護猩猩的國際組織仍未認真關注問題。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雖然有專門研究類人猿的專家組,但史戴爾斯指專家組並未優先考慮非法貿易問題。此外,「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雖然是確保國際野生動物貿易不會威脅物種生存的全球條約,但卻缺少專門處理類人猿問題的工作組。

去年在該公約的會議上,來自183個國家和歐盟的代表曾就瀕危物種貿易作出決議,但並沒有將猩猩貿易列入議程。史戴爾斯說:「這種貿易有國際性質,應屬於公約管轄範圍,但他們沒有採取行動。」

聯合國「大猿類生存夥伴計劃」(Great Apes Survival Partnership,簡稱GRASP)前協調員道格拉斯‧克里斯(Doug Cress)早於2016年辭職,他表示聯合國機構從未將之視為優先事項,組織近乎無法運作。接任的約翰內斯‧雷菲施(Johannes Refisch)雖然表示制止非法貿易是當務之急,但仍有待作出行動。

史戴爾斯警告,問題已有蔓延到印度的跡象。他說:「如果國際社會不開始認真對待大型猿類走私,問題只會日益嚴重,威脅我們近親物種的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