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達爾文而為世所知的加拉巴戈斯群島象龜 在島上屢遭獵殺

今年8月,在南美厄瓜多爾的加拉巴戈斯群島(Galapagos Islands)中最大的島嶼伊莎貝拉島(Isabela)的一處濕地,發現了4隻加拉巴哥象龜(Galapagos Giant Tortoise)的遺骸。該州的檢察總長(State Attorney General)已派出一隊環境罪案調查員展開調查,初步認為,這4隻象龜遭到捕獵和屠宰。

關注該群島生態的美國非盈利組織「加拉柏哥斯保育協會」(Galapagos Conservancy)擔心島上的象龜,該組織發表聲明表示:「這並非單一事件,2021年9月在伊莎貝拉島也發現過15隻極度瀕危的內格拉火山象龜(Chelonoidis guntheri)的屍體,有證據顯示這些象龜是被捕獵食用的。」

位於太平洋東部赤道上,在厄瓜多爾以西約900 公里,由4個大島、20多個小島和50多個岩礁組成,但火山活躍,地震頻繁,幾乎與世隔絕。這裡是洪保德洋流(Humboldt Current,又名秘魯洋流)、巴拿馬海流(Panama Flow)和克倫威爾洋流(Cromwell Current)三道洋流的交滙處,氣溫遠低於其他赤道地區,也帶來大量浮游植物,因此島上生物多樣化,演化歷程也十分獨特珍貴,仿似一個自然生態園。目前該島人口約有2至3萬人,主要聚居在4 個較大的島嶼。

特別的是,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演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便是在這裡得到靈感。1859年,達爾文乘坐皇家海軍勘探船「小獵犬」號抵達加拉巴戈斯群島,首次登上聖克里斯托巴爾島(San Cristobal Island)。這裡雖然人跡罕至,但他發現這邊的許多動植物都是全世界獨有的,形容這裡是「自成一世界」。

達爾文在他的《小獵犬號航海記》(The Voyage of the Beagle)描述,他遇上了兩頭象龜,估計起碼重200磅。他寫道:「這些巨大的爬蟲,身處黑色的熔岩、無葉的灌木、巨大的仙人掌的環境中,讓我想到牠們是上古時代的生物。」加拉巴哥象龜也因達爾文而為世所知。

1959年,厄瓜多爾政府將加拉巴戈斯群島97%土地闢為「加拉巴戈斯國家公園」(Galapagos National Park),是該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又在聖克魯斯島(Santa Cruz)建立「查爾斯達爾文研究站」,從事群島的生態研究及物種保育。1979年,該島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Natural Heritage for Humanity)。

加拉巴哥鬣蜥(前)
加拉巴哥鬣蜥(前)

然而,這裡的象龜並未因此受到保護,達爾文初到加拉巴哥群島時,那裡約有20多萬隻加拉巴哥象龜,1970年代一度只剩下約3,000多隻,現時約有15,000隻。數量驟降其中一個原因是島民引入的野豬、狗、貓和黑老鼠等外來物種,捕獵原生動物,牠們也會捕象龜的蛋,但最主要原因是人類捕獵,以獲取龜肉和油。象龜活動緩慢,更容易遭到捕獵。

自1933年以來,厄瓜多爾一直禁止在加拉巴哥群島獵殺瀕臨滅絕動物,狩獵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最高可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但在過去兩年,已經有十幾隻瀕危動物遭到獵殺。2021年3月,該國機場截獲185隻幼象龜;同年9月,國家公園的林務員在伊莎貝拉島上發現15隻内格拉火山象龜(Sierra Negra)被殺,有證據顯示當地人捕獵象龜作食用。象龜肉過去曾被視為珍味,保育組織擔心,龜肉的需求增加,會導致島上的象龜遭滅絕。

目前島上15種亞種象龜,是全球身型最大的陸龜,身長1.5公尺,重量可達417公斤,一般可存活80至120年,全部列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紅色名錄(簡稱IUCN Red List)上,稀有程度從易危(vulnerable)、瀕危(endangered),到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以至絕種。

加拉巴戈斯群島還有其他特有的物種,如加拉巴哥企鵝、加拉巴哥海鬣蜥(Galapagos marine iguanas)和陸鬣蜥(Galapagos Land Iguanas),這裡也是全球鯊魚及海豚物種最豐富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