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畢加索(Pablo Picasso)在120年前創作的一幅畫作,近日給發現暗藏亮點──畫中一團深棕色的油彩底下,有一頭頸上掛有紅色絲帶的小狗!
該幅畫作名為《葛樂蒂磨坊》(Le Moulin de la Galette),是畢卡索於1900年19歲時在巴黎畫的,畫中有一群男女穿著優雅服飾在翩翩起舞。 前景的白色枱,坐著三位女士。作品一直由美國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收藏,近期適逢畢卡索逝世50周年,美術館舉辦主題為「年輕的畢卡索在巴黎」展覽,專家在修復畫作過程中,用先進顯影技術,才讓隱藏的小狗現身。
資深畫作修復師巴頓(Julie Barten)表示,之前看到該幅畫作時,直覺覺得下方一抺漆黑的顏料下有點東西,因為那處的筆觸、構圖及紋理與周邊不大連貫,看來是經過塗改的。不過,專家用X光掃描也無法找出那是甚麼。直到她近日使用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法(X-ray Fluorescence (XRF) Spectroscopic Analysis),才讓小狗現身。
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是考古學會應用的輻射技術。 當X射線照射文物樣品時,物品中的每一種化學元素會被激發出螢光X射線,利用這種螢光可作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專家發現小狗所在位置有由朱砂(硫化汞)製的朱紅、含鋅的白色和含鐵的橙紅色。巴頓說:「那頭小狗就像幽靈,觀眾要是夠細心的話,肉眼也可以望到隱身的小狗形態。」
不過,在保留原畫的大前提下,專家只能推斷小狗是當時在巴黎流行的查理王小獵犬。至於為何大師要將小狗遮蓋,巴頓估計是畢加索是怕牠太搶鏡。
古根漢美術館的策展人芳坦尼娜(Megan Fontanella)說,新發現提醒大家可以用新的角度來欣賞畢加索這幅作品,代入畫家的思維,專注現場的人物和空間。除了小狗,專家發現作品還有其他改動過的地方,例如:一對跳舞的男女性別互換;枱邊有第四位賓客。巴頓還全面修復該幅畫,包括提亮顏色、去除泛黃處,使該幅作品更接近畢卡索完成畫作時的面貌。
畫了又塗改,改了又留痕跡是畢加索的創作風格。專家指出,畢加索在1900至1904年的「藍色時期」多幅作品都有類似的處理手法,例如《年老結他手》(The Old Guitarist)裡暗藏女人面孔,《蜷縮的女人》(The Crouching Woman》更是由風景畫塗抺而成的。巴頓分析,很多時候畢加索會刻意留下原始構思的痕跡,待心思細密的觀畫者發現。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代表作品之一《湯》(La soupe),經考古專家用X射線分析,看到原來的構圖,女人和小孩之間還有另一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