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重達3,000公斤 高速奔跑時也可四足騰空

身軀龐大的河馬看似笨重,總給人行動緩慢、只愛泡在水裡的印象。然而,英國皇家獸醫學院(Royal Veterinary College)發現,河馬在陸地上奔跑時,竟能四肢同時離地。

該院演化生物力學(Evolutionary Biomechanics)敎授約翰‧赫捷臣(John R. Hutchinson)和畢業研究生艾米莉‧普林格(Emily Pringle)近日在期刊《PeerJ》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河馬在高速奔跑時,四足會短暫離開地面,每次騰空時間約0.3秒,佔總奔跑時間的15%。

長期以來,由於河馬可能對人類構成危險,而且不易在動物園等受控環境中觀察,科學家對牠們的運動方式了解有限。過往一些研究顯示,河馬跟大象、犀牛和馬等動物採用「標準四足行走」(standard quadrupedal walk)的方式,即「左後足—左前足—右後足—右前足」的循環行走;也有一些研究指河馬是對角的兩足同步移動的。

英國皇家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英國約克郡主題公園「火鳥島樂園」(Flamingo Land Resort)拍攝了兩頭河馬日間行走的影片,再從互聯網上收集了另外32頭河馬的169段行走片段作分析。他們發現,河馬幾乎全是以踱跑(trot,即小步行走)走路,而其他四足動物,則有不同步履,例如馬有四種不同的步伐,即慢步(walk)、踱步(trot)、慢跳(canter,即慢跑)、快跳(gallop,即大步跑)。

赫捷臣教授解釋:「我們從影片中發現,河馬即使在接近最高速度時,也只會小步跑,在高速度下,牠們的確會四足騰空。」這項發現令研究團隊感到相當興奮,因為過去的研究從未有相關記錄。

研究團隊又指出,河馬雖然與馬、牛等偶蹄類動物同屬一類,但腳掌構造卻截然不同。河馬並沒有蹄,四隻腳趾之間有獨特的肉質腳掌和蹼狀腳趾,令牠們在陸地上行動自如,也能適應在水中行走。

研究結果不僅揭示了河馬有不為人知的運動能力,也讓我們更加了解這種生物的獨特構造與演化歷程。

河馬學名 Hippopotamus amphibius,源自希臘語的hippos,意思為「馬」,potamus即「河」。河馬是體型第三大的陸上生物,雄性體重由1,600至3,200公斤,身長3至5公尺;雌性重約1,400公斤,身長1.5公尺。牠們屬於群居性動物,同時是組織嚴密的母系社會。

河馬的原生地是非洲,主要在非洲撒哈拉以南(Sub-Saharan Africa)地區活動。牠們通常在濕地、沼澤、河流或湖泊棲息,主要以食用水邊的草或果實維生。

河馬白天大多泡在水裡,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會游泳。由於體重可達3,000公斤,牠們能在水中隨意活動,是因為體內有足夠脂肪幫助牠們浮起來,輕鬆地在水中前進。

河馬潛到水中時,耳朵、鼻孔都會閉起來,加上肺活量大,潛水時每四、五分鐘才需要浮出水面換氣一次。

此外,河馬的皮膚厚達6公分,可以保護牠們在野外不會受到掠食者攻擊或同類傷害。雖然河馬的皮膚很厚,不過也算有「敏感肌膚」,因此牠們需長時間待在水裡,皮膚才不容易乾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