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倪秉郞今次介紹的是華山派長壽動靜功裏面的熱身動作和基本功法,即平氣法與降氣法。
練習熱身動作能紓緩身體的緊張,並對頸、肩、腰、胯都有益處。例如當中一式「推窗望月」,頭頸手腰腿齊動,加上合乎律動的呼吸,其妙無窮!
平氣法的練習,會在大吸大呼中由鼻、喉、肺部及丹田參與去濁留清及優化氣血循環的運動。至於降氣法,從轉腰、 彎腰、放鬆手腕、提肛收腹等動作中體會由動到靜的吐納好處。
「 #活好身心靈 」是一個推廣健康生活的非牟利網上平台。請訂閱和分享。
觀看養生廊所有影片請按:
導師倪秉郞今次介紹的是華山派長壽動靜功裏面的熱身動作和基本功法,即平氣法與降氣法。
練習熱身動作能紓緩身體的緊張,並對頸、肩、腰、胯都有益處。例如當中一式「推窗望月」,頭頸手腰腿齊動,加上合乎律動的呼吸,其妙無窮!
平氣法的練習,會在大吸大呼中由鼻、喉、肺部及丹田參與去濁留清及優化氣血循環的運動。至於降氣法,從轉腰、 彎腰、放鬆手腕、提肛收腹等動作中體會由動到靜的吐納好處。
「 #活好身心靈 」是一個推廣健康生活的非牟利網上平台。請訂閱和分享。
觀看養生廊所有影片請按:
疫情下我們正經歷很多生活模式的轉變與挑戰。面對未知,內心往往充滿負面情緒,包括恐懼和焦慮。靜觀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在「疫」境中尋回內心平靜。 誠邀您體驗九節簡單的靜觀練習。(另附一節「沐手靜心」
每節短片長約十至十五分鐘,簡單介紹如何於日常生活應用靜觀,並附上聲音導航練習。
觀看本系列全部影片請按:
本系列影片原名「疫中求靜」。製作團隊包括四名來自香港大學社會科學 (行為健康) 碩士生畢業生。他們本著以人為本,以心為家的服務精神,冀讓社會大眾透過靜觀活動,豐富生命的色彩和意義。
承蒙製作團隊允許 #佛門網 下載及轉播。
本系列由(香港時間)2022年3月8日(10am)起連續10天在「活好身心靈」平台播出。此後保留在平台上,請繼續廣傳。
每逢聚會,是不是總會有一、兩位遲到?但有些人卻是經常遲到,不論是約會是在上午或下午、上班或假日,他們總是遲到的。
一般人都會視遲到是一種壞習慣,大家都覺得這種人沒時間觀念、不尊重他人。但英國網絡市場調查公司「輿觀」(YouGov)於2014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有五分一的人一星期至少有一天上班遲到。
英國作家嘉麗絲· 普茜(Grace Pacie)自認也是慣性遲到,更寫了一本有關的書(Late: A Timebender’s Guide To Why We Are Late And How We Can Change),她形容這些慣性遲到的人是「屈曲時間的人」(timebender),她說: 「他們不是想遲到,但卻極不願意早到,也不願意提早出發,他們會設想交通會暢通,火車也不會誤點。」
英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兼作家菲利帕·佩里(Philippa Perry)認為,遲到這種現象背後有不同原因,一些人是「過份樂觀」(overoptimistic),當事人慣性地低估自己完成工作的時間,對自己的效率過份樂觀。另一類是「大忙人」(over-scheduler),他們總要把自己的日程排得滿滿。
擅長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的英國心理治療師索米亞∙扎曼(Somia Zaman)說: 「倘若這些過份樂觀、愛應酬和健談的人,他們出席的會議、午餐或下午茶聚會就往往會超時,他們又趕不及準時出席下一個約會了。」
另一方面,這些慣性遲到的人也往住最「不懂說不」。扎曼說: 「這些『大忙人』很不願意推卻約會,恐怕這樣會得失其他人,有些人或有「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總害怕會錯過一些重要場合。於是,他們為自己訂下密麻麻的日程,結果顧此失彼,經常遲到。」
扎曼認為,這些人為自己訂下不實際的日程,反映了他們內心對出席約會,是憂慮多過期待。
然而,最近有研究顯示,慣常遲到的人,可能與他們的時間觀念有關。2001年,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授Jeff Conte試行實驗,他將受試者分為A和B型兩種性格,A型較爭強好勝、有野心;B型則有創造力、喜歡沉思及探索,並讓他們在無任何工具的協助下,憑感覺判斷1分鐘的長度。結果 A 型人在 58 秒內就表示時間已到,悠閒型的 B 組人所估計的一分鐘,卻比實際的超過 77 秒。
美國華盛頓大學2016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一些人與生俱來的對時間較為敏銳。該大學進行了一項實驗,請參與者在限時內完成一項工作,也提供時鐘讓參加者可以知道自己的進度。但工作的設計很容易引人打轉,打斷正在進行的任務。
該項研究的結果發現,一些參與者對時間較為敏銳,能更有效地安排工作程序。
然而,遲到的習慣並非不能改變的。英國作家嘉麗絲· 普茜發覺,那些慣性遲到的人並非做每樣事情都會遲到,例如他們很少會錯過火車或飛機班次,或一些重要的會議等。那些慣性遲到,通常是一些社交聚會,或沒有明顯「死線」(deadline)的約會。出席這些聚會即使遲到,也不會有嚴重的後果。
普茜指出,一些慣性遲到的人將他們的遲到習慣變成一種「商標」(brand),不努力去改善,久而久之,他們的遲到習慣變成了一個「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甚或是自我破壞(self-sabotaging)的行為,因為他們在無形中破壞自己的誠信。
大家如有慣性遲到的習慣,也應為朋友設想一下,改變一下自己的習慣,例如花點時間做一個的日程表,或執拾一下自己的工作枱,令生活更有有條理。
美國心理學者蓮達.沙帕汀(Linda Sapadin)建議人們,向遲到者闡明立場、設定清晰底線,例如告訴習慣拖拖拉拉的朋友,若遲到超過10分鐘,你就會獨自去看電影。文章指出,此舉可加強積極性,令人察覺需要承擔責任,並主動尋找和解決令其遲到的原因。
設計家中創意遊戲,讓孩子發洩精力
放電遊戲例子:
家中尋找東西
安全障礙賽
枕頭大戰
不收拾的家居
參考原則:
幽默感
創意想像
一起參與
觀看本系列全部影片:
疫下親子篇主持/講者介紹:
講者:
黃語恩(Svah)
香港駐冊社工,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碩士。過去近廿年投入不同的兒童及青少年培訓及生命教育工作。曾任駐幼稚園及幼兒學校社工。近年積極推動「親職善養及正念育兒」,是「幼兒靜心」平台的召集人,全港親子共學平台「共學起動」的發起人。著有《陪孩子學靜心 – 從心做起的教養方式》、教育大同「善養小童成大同」計劃專業親職輔導員。
「活好身心靈」是一個推廣健康生活的非牟利網上平台。請訂閱和分享。
Veggie 365聯同地中海飲食營廚Marco Lo與素食營男藝人敖嘉年,一起合作全新節目《營男當耕》,帶大家前往香港不同農莊,親身體驗當農夫的滋味。二人更會就地取材,即席採用農莊最新鮮的食材,製作色香味俱全的地中海素菜!
今集,Marco與嘉年兩位「營男」來到香港屯門的「香城遺菇」農場,跟這裏「菇」獨的農夫江鋕亮(Russell)一起種植蠔菇。Russell約在3年前開設「香城遺菇」,獨自一人用心種植出不同品種的蠔菇。究竟種菇需要甚麼物料?原來可以十分環保!Marco和嘉年更即摘即煮Russel的蠔菇,製作出3道美味與營養兼備的地中海素菜,一同看看他們今次怎樣「當耕」!
(鳴謝:香城遺菇)
照顧孩子7-24,家長怎麼安排休息和 me-time?
怎樣自我加油?
先要照顧自己
對自己說欣賞的話每天做三件欣賞自己的事
邀請其他照顧者分擔
善用科技
觀看本系列全部影片:
疫下親子篇主持/講者介紹:
講者:
黃語恩(Svah)
香港駐冊社工,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碩士。過去近廿年投入不同的兒童及青少年培訓及生命教育工作。曾任駐幼稚園及幼兒學校社工。近年積極推動「親職善養及正念育兒」,是「幼兒靜心」平台的召集人,全港親子共學平台「共學起動」的發起人。著有《陪孩子學靜心 – 從心做起的教養方式》、教育大同「善養小童成大同」計劃專業親職輔導員。
「活好身心靈」是一個推廣健康生活的非牟利網上平台。請訂閱和分享。
新冠疫情下,孩子未能正常上學,也會減少外出。父母怎樣在留家、網課、學習的新形態下有效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責任感?
觀看本系列全部影片:
疫下親子篇主持/講者介紹:
講者:
黃語恩(Svah)
香港駐冊社工,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碩士。過去近廿年投入不同的兒童及青少年培訓及生命教育工作。曾任駐幼稚園及幼兒學校社工。近年積極推動「親職善養及正念育兒」,是「幼兒靜心」平台的召集人,全港親子共學平台「共學起動」的發起人。著有《陪孩子學靜心 – 從心做起的教養方式》、教育大同「善養小童成大同」計劃專業親職輔導員。
「活好身心靈」是一個推廣健康生活的非牟利網上平台。請訂閱和分享。
從食物認識自己
身體對食物的反應 是一種訊息?
切和烹煮蔬菜方法為什麼重要?
不用批判自己的飲食選擇
接受當下狀況
覺察內在需要
調整並找回平衡
了解深層的需要
嗜吃麵包蛋糕 – 需要被呵護的感覺?
嗜辣 – 發泄被壓抑的情緒?
睡很多 – 想逃避現實?
用個人經驗驗證食養概念
為自己撰寫食養人生讀本
本節目由 #岸本太太 主持
觀看「食養生活」影片,請按:
「活好身心靈」是一個推廣健康生活的非牟利網上平台。請訂閱和分享。
大樹菠蘿是一款熱帶水果,在東南亞各地亦十分普遍。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包含豐富維他命、蛋白質、礦物質、鉀質、纖維素等等。雖然它的糖份及熱量較一般水果為高,但只要適量地吃,也不會擔心導致肥胖,建議每次吃4至5顆便足夠。
大樹菠蘿屬於桑科植物,表皮有青色稜角,有點像榴槤,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水果。據說它來自印度,該國現時仍是最大的生產國。此外,印尼、馬來西亞和斯里蘭卡等國也有出產。大樹菠蘿果肉呈金黃色,肥厚爽甜、香味濃郁,有「熱帶果皇后」之稱,常見於東南亞素食菜餚。
大樹菠蘿的果肉煮熟後,口感類似牛肉和豬肉,它跟豆腐、素肉、無麩麵筋等食物一樣備受素食者歡迎。但由於大樹菠蘿的成熟期很快,熟透的菠蘿很甜,一般只作為榨汁和用作甜品食用。
近年來,一些初創公司以大樹菠蘿製成植物性肉類,例如美國品牌「Jack & Annie’s」,由Annie Ryu創辦。2011年的夏天,Annie妮還是哈佛醫學院的學生,與兄長在印度南部協助推廣社區健康和產前保健工作,遇上當地的大樹菠蘿節,吃了一件由大樹菠蘿製的漢堡扒,於是開始研究這種生果。Annie發現大樹菠蘿美味且易種,但由於供應鏈關係,印度70%的大樹菠蘿最終被逼棄掉。
2014年,Annie擱置了她的醫學生涯,並開設了「菠蘿蜜公司」(Jackfruit Company),從印度直接出口大樹菠蘿,製成植物肉。2020年,她又推出的「Jack & Annie’s」品牌,供應10種植物性肉類產品,如素碎肉、素肉丸和素雞塊等,主要以大樹菠蘿為原材料。該品牌的產品現時在美國千多間零售店出售。
此外,總部設於新加坡的初創公司「Karana」則以大樹菠蘿作為原料,開發口感像豬肉的植物性肉類。
「Karana」透過不用化學物質的機械流程,將尚未熟透的大樹菠蘿變成碎狀像肉的產品,讓廚師與消費者方便利用。該公司聯合創辦人Blair Crichton說:「我曾經對素食抱持懷疑態度,一輩子都在吃肉,但我已經完全改變了。」
他又說:「大樹菠蘿的纖維與肉類很近似,這是一種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有巨大的可持續發展潛力,也適用於多種菜色。」
據市場研究和顧問公司「IndustryARC」的估計,全球大樹菠蘿市場在2021至26年期間將以每年3.3%的速度增長,到2026年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3.6億美元。2020年,亞太地區佔大樹菠蘿市場的份額為37%、歐洲23%、北美20%、世界其他地區12%、南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