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素知識

新世代兒童少年,蔬果攝取量不足!如何鼓勵小朋友多吃素食?對他們有甚麼好處?

我們從小便教育每天要攝取足夠的蔬果。香港衞生署一直以來皆以「日日水果蔬菜2 + 3」作宣傳口號,鼓勵市民每天要吃3份蔬菜2份水果(每份約重80克),有助我們身體更健康。然而,衞生署本年初一項調查發現超過98%受訪的15歲或以上人士,每天不能吃到5份蔬果;台灣癌症基金會早前亦公布一問卷調查,發現受訪的小學學童,當中原來只有7%每天按照健康指示,進食3份蔬菜和2份水果。

台灣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醫師接受「蔬福生活」網站訪問時表示,台灣兒童進食的早餐,一般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除了低纖,更是多糖多油,這樣會令兒童的血糖上升,影響他們的發育和情緒,更有機會導致專注力不足。

香港營養師陳筠霖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多進食蔬果對兒童和少年成長有很大的益處,因因為蔬果則含有大量不同的維他命及礦物質,例如維他命C能加強免疫力、維他命A有助眼部健康及增強抵抗力;同時含有大量膳食纖維,令我們腸道更健康。

如何鼓勵兒童和少年多吃素食?一直致力推廣素食教育的香港鳳溪創新小學李淑賢校長,以過來人心得和大家分享箇中心得:「首先要多做家長教育,由家教會舉辦素食講座、工作坊,讓他們知道素食的好處,菜式亦可以很多元化。為人父母,皆希望小朋友能健康成長。我會跟家長說,小朋友的學識和品德固然重要,但也要有健康的體魄才行。」學校更聘請食物供應商來到校內飯堂,製作均衡營養的素食午膳給學童進食,直正令他們「快高長大」。

Categories
生活緣素

每年無數鯨魚擱淺身亡 為何拯救鯨魚這麼困難?

今年7月17日星期日,原是瑪伊麗(Mairi Robertson Carrey)和丈夫結婚12周年的日子。早上8時13分,她卻遭緊急訊息驚醒,因為在英國蘇格蘭路易斯島(Isle of Lewis)North Tolsta海灘有55條領航鯨(Pilot whales)擱淺。

瑪伊麗的丈夫原想問她怎樣度過那天,她回答:「我們去協助附近海灘上擱淺的鯨魚吧!」

瑪伊麗住在蘇格蘭西北部哈里斯島(Isle of Harris)島上的Scarista鎮,在當地保育基金會(Bumblebee Conservation Trust)當考古學家,也是英國海洋生物救援組織(British Divers Marine Life Rescue,簡稱BDMLR)的義工,專門拯救國內擱淺海洋生物。

同一個早上,琳西‧達伯利(Lyndsey Dubberley)在家中向下望,看見海灘上躺著55條大大小小的鯨魚。她說:「目睹這些美麗的生物躺在岸上令人感到不安,牠們應該是海中的吧!」

瑪伊麗、琳西等義工、保育機構人員和海岸防衞隊成員等到達現場後,發現12條擱淺的鯨魚仍然有呼吸,包括8條成年的領航鯨和4條幼鯨。

他們不斷在這批仍生存的鯨魚身上潑水,並試圖將部分領航鯨帶返大海,奈何經過整天的努力,只能將一條安全引回大海。至下午3時45分左右,他們終於要作出難堪的決定 ,以安樂死處理仍生存的鯨魚。

英國海洋生物救援組織保育和動物權益總監丹‧賈維斯(Dan Jarvis)表示,基於鯨魚的體形,要浮起牠們殊不容易,而且水流也不利救援。成年的領航鯨體重達2公噸,身長可達7公尺。

這已是近期第二宗鯨魚集體擱淺事件。今年7月底,西澳洲距珀斯約450公里的奇尼斯海灘(Cheynes Beach)有近100條長鰭領航鯨(long-finned pilot whales)擱淺,百多名相關機構人員、專家和250位義工徹夜合力營救,還是有逾50條鯨魚死亡。

全球每年都有很多鯨魚濶淺的報道,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鯨類擱淺調查計劃(Cetacean Strandings Investigation Programme)指出,自1990年至2021年,共收到12,000條鯨類生物擱淺的報告,原因可能是自然事件,如衰老或患病,也可能是人類活動引致,如過度捕撈、聲納干擾和污染等,或因鯨魚捕食游到較淺水的海岸。

要拯救鯨魚,將牠們移回海上或引導游回更深的水域,十分困難,因為鯨魚離開水很容易死亡,拯救牠們完全是與時間的競賽。由於鯨魚體型巨大,需要借助船隻或拖拉機拖動牠們,但又要視乎海岸和沙灘的情況是否適合使用這些器材。

在移動期間,令鯨魚繼續存活也不容易。由於鯨魚體型笨重,在陸地上,體重會令内臟器官和骨骼受壓,並阻礙血液循環。

鯨魚離開水後,體內厚厚的脂肪也會導致體溫過熱。救援人員除了在鯨魚身上倒水,也可以在沙灘上挖一些水坑,或用濕布或海藻覆蓋魚身,保護牠們免受陽光灼傷。此外,鯨魚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以肺部呼吸。鯨魚頭頂的氣孔和肺部相連,用以呼吸,就像人類的鼻孔一樣,倘水進入氣孔,鯨魚就可能會溺斃。

然而很不幸的是,擱淺的水中生物的存活率很低,或許人類要多作準備,減少這種悲劇發生。

Categories
《善慈法師和你傾素》 素視頻

《善慈法師和你傾素》第五集:「持齋」是甚麼?如何透過八關齋戒、六齋日、十齋日等修善作福?

Veggie 365感恩和善慈法師合作,推出全新節目《善慈法師和你傾素》。希望透過師父的開示和分享,讓大家認識正確、有經典支持的素食資訊。

今集,善慈法師為我們開示甚麼是「持齋」,原來跟「持素」有所分別。師父由此講解在家居士可透過「八關齋戒」體驗出家人生活、累積功德。此外,佛教還有不同持齋日子包括「六齋日」、「十齋日」等,究竟佛弟子如何透過持齋來修善作福,體驗慈悲不殺生的觀念?一同看看善慈法師的開示!

(鳴謝:饒宗頤文化館提供場地支持)

*本影片內置字幕,在播放框右下方按「CC」圖示即可。

【Veggie365】 由佛門網全力支持。【佛門網】致力提倡正信佛教,淨化心靈,貢獻社會,造福眾生。如您認同我們的工作,歡迎捐助,支持我們的弘法事業。護持佛門網請按:https://donation.buddhistdoor.org/tc

Categories
素食譜

牛油果醬法包

牛油果醬法包

食譜設計︰善慈法師
材料:

A : 熟牛油果 1個、鮮檸檬汁 1湯匙、鹽 少許、黑胡椒 少許
B : 蘑菇 50克、白汁 20毫升
C : 法包 半條 (斜切約1厘米厚度,底面抹上牛油)
D : 芝士 切片

做法:

1. 把材料A攪拌成醬,備用。
2. 平底鍋下牛油,把材料B煮成醬,備用。
3. 焗爐預熱至攝氏150度,放法包烤2分鐘至牛油溶化。
4. 取出法包放蘑菇醬再烤3分鐘。
5. 再取出法包放牛油果醬,芝士蓋面,焗6至7分鐘至表面金黃即可。

小貼士:

.烤焗時間要視材料受熱情況而作微調。

本食譜由國際佛教觀音寺提供,特此鳴謝。

Categories
素知識

夏天吃西瓜最消暑?原來西含5大營養素,對人體健康有何功效?糖尿病患者可吃西瓜嗎?

夏日炎炎,相信無論是素食者或非素食者,皆喜愛吃西瓜消暑。不過西瓜對我們身體健康有哪些好處?紅肉和黃肉西瓜的營養價值有何分別?糖尿病患者又可吃西瓜嗎?

根據「香港餐務管理協會」的食物資料庫網站,西瓜屬於葫蘆科植物,含有大量水份,具有「消暑解熱、止渴消煩、利尿降壓」功效,尤其我們在夏季常常出汗,吃西瓜能讓我們補充汗液和水份流失。西瓜「同時含有豐富的糖份和多種微量元素,提供葡萄糖,以即時補充體力,消除疲勞」。

台灣營養師劉思妤在「營養N次方」網站撰文,表示西瓜含有五大營養素,分別為鉀、維他命A、β-胡蘿蔔素、茄紅素和瓜胺酸。鉀可幫助我們維持身體電解質的平衡,同時預防高血壓。維他命A則有助眼睛、免疫系統的健康。

β-胡蘿蔔素是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一種,它能幫助我們體內的腸黏膜細胞中被氧化分解,轉化成維他命A,從而有助視力和免疫系統健康效。茄紅素亦屬於類胡蘿蔔素,它含有高抗氧化,有助避免心血管疾病。瓜胺酸則會產生一氧化氮,能令血管舒張,同樣有助心血管健康。

我們常常吃到的紅肉西瓜,其維他命A、β-胡蘿蔔素和茄紅素成份,一般會較黃肉西瓜為多。至於黃色西瓜的瓜胺酸成份則較多,熱量也相對比紅色西瓜低。

由於西瓜清甜可口,不少人擔心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升糖指數,因此不能吃。面對這個迷思,劉思妤營養師回應指,一片100克西瓜,大概有8克醣類;換算之下,其醣負荷(GL)為 6.4,數字上屬低GL食物,換言之對血糖影響不算大,糖尿病患者可按自己情況,進食適量的西瓜。

Categories
生活緣素

科學家發現野生大象天天轉「餐單」 口味各有不同

新近的研究發現,大象的飲食習慣與人類相似,不是有甚麼就吃甚麼,而是追求「天天新款」,隨季節、喜好及生理需要作選擇。負責這項研究的生態學家說,研究成果對野生大象的保育工作有重要啟示。

科學家發現,大象的晚餐不是獨沽一味的,每晚會吃不同東西。 (圖片來源:BBC)
科學家發現,大象的晚餐不是獨沽一味的,每晚會吃不同東西。 (圖片來源:BBC)

美國布朗大學環境及生態、進化與個體生物學助理教授卡切辛諾(Tyler Kartzinel)與團隊研究肯尼亞大象的飲食習慣。他們並非單靠觀察,而是應用科技分析兩組分別棲息於草原和森林的野生大象吃甚麼。該項研究的成果於7月初在《皇家普及科學學會》期刊發表。卡切辛諾教授解釋,基於安全考慮,研究人員難以近距離接觸體型龐大的大象,加上牠們的活動範圍很廣,很多時在晚上才進食,吃的時候又可能藏身於茂密叢林裡,吃的植物可能很細小,難以憑肉眼看到和研究。

於是研究團隊採用名為「基因元條碼編定」(DNA metabarcoding)的基因分析技術,分析兩組大象的糞便樣本。研究人員用穩定同位素分析技術,確定有關大象糞便中的碳同位素,然後與植物基因資料庫裡的植物碳同位素檔案核對,並結合GPS追蹤和遙距感應器收集的數據,來推敲每一頭象吃的食物。

結果研究人員在大象糞便樣本中識別出367種有不同基因的植物。單一個糞便樣本已有多達137種植物的蹤跡。由此可見,大象攝取的植物種類繁多,即使牠們集體活動,一起覓食,但每一隻象的食物都不盡相同,同一頭大象吃的東西亦會隨時間、降雨量、溫度,人類的干預活動而轉變。象的性別和年齡也跟食物種類有關。概括而言,研究結果顯示大象的「餐單」不是單單取決於棲息環境有甚麼食物,還跟個別大象的喜好和生理需要有關。

大象需要多元化的食物有其因由。卡切辛諾教授解釋:「大象身型龐大,食量很大。為了果腹,最直接就是大量進食處身環境最常見的植物。可是這些植物可能缺乏某些營養素,又或者含有一些驅趕草食性動物的化學物質。大象需要尋覓其他植物以補充營養素,又或者進食其他植物來中和有害的化學物質。」

卡切辛諾教授結合田野研究和實驗室的分子學分析,專注研究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保育的解決方案
卡切辛諾教授結合田野研究和實驗室的分子學分析,專注研究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保育的解決方案

研究成果帶來的啟示之一,是人類要避免破壞生物多樣化,保持大象多元化的食物來源,特別是在旱季。卡切辛諾教授說:「生態保育工作者要謹記,吃飽只能讓動物生存下來,而不能滿足牠們生活和發展的需要。了解大象吃甚麼,有助我們更妥善地處理野生大象、犀牛和野牛等物種的生態保育,確保牠們持續繁衍,同時減少野生大象掠食人類農作物的可能。」

根據早前的另一項研究,大象在雨季時吃嫰草,在乾旱季節會轉為吃樹葉,食物選擇變化較小。

僧多粥少,大象講究食物多元化,那為何不獨自覓食,而要群居?科學家推斷,群居有其好處,例如安全,大象衍化成各自選擇食物,相信是為了減少同類爭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