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高度接近8,850公尺。近期,一群中國內地與英國學者發現,珠峰在過去89,000年來增加了15至50公尺之多,且因這組研究員今年9月30日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發表研究結果,指出這個現象與當時阿潤河(Arun River)和科西河( Kosi River,或稱戈西河)合流,導致一段河谷水土流失有關。同時,由於其後河流侵蝕山脈底部的岩石和土壤,山峰繼續不斷往上推高。
喜馬拉雅山在約5,000萬年前形成,由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產生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岩石群峰,而珠峰比周圍其他山峰高出約250公尺。根據北京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官網資料,珠峰1852年獲公認為世界第一高峰,內地科學家最近一次於2020年測量珠峰,海拔高度為8,848.86公尺,比89,000年前高了15至50公尺。
珠峰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邊境,是印度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源頭。恒河最大的支流之一的科西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游河段稱作「朋曲」(Bum Chu),下游河段則是阿潤河。研究團隊比對現代科西河水系的上、下游河道特徵,發現該河流狀態不穩定,可能是古代阿潤河襲奪(river capture,一條河流搶走另一條河流的水)朋曲的結果。
研究人員估計,在約89,000年前,阿潤河與科西河合流,更可說是科西河接收了阿潤河,成為一條流量龐大的河流系統,令河床岩石和土壤流失。其中一段的河谷距離珠峰約45公里。河床土壤流失,導致地殼下一層的地函(mantle,地殼底下的的岩山層)承受的力減少,變薄的地殼就可以延展、向上浮動,這種效應稱作「均衡回彈」(isostatic rebound)。
這份研究的共同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博士戴金根(Jin-Gen Dai)說:「回彈可以說是浮動的物體減輕重量時,重新調整位置的情況,就好像船隻卸貨後,船體變輕上浮。」如果珠峰是船,底部的岩石和土壤是貨物,地殼則是提供浮力的海水──當阿潤河水土流失,珠峰就向上升。
研究人員以數字模型模擬河川系統的改變,計算出珠峰每年增高的幅度,有十分之一來自後冰期的回彈現象。
另一共同作者、倫敦大學院博士研究生阿當‧史密斯(Adam Smith)表示,GPS測量顯示珠峰與整個喜馬拉雅山區仍在持續上升,超過風雨侵蝕減少的高度。史密斯表示,隨著侵蝕狀況持續,地表重量不斷減輕,喜馬拉雅山區的回彈速度可能還會加快。他又說,珠峰近年仍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繼續升高。
這種均衡回彈狀況,並不限於喜馬拉雅山地區。戴金根指出,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是另一個典型例子。在上一次冰河時期結束、冰塊重量卸除之後數千年,該地區的地面持續回彈上升。
珠峰鄰近的其他高峰,像是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Lhotse)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Makalu)也因後冰期回彈在快速長高。馬卡魯峰的長高速度與珠峰相似,而更靠近阿龍河的洛子峰,升高速度比珠峰更快。
歐洲人稱珠穆朗瑪峰為額菲爾士峰(Mount Everest),以 19 世紀英國駐印度總測量師喬治‧額菲爾士(George Everest)命名,尼泊爾語稱薩加瑪塔(Sagarmatha),藏語稱聖母峰(Qomolangma,大地之母的意思)。全球登山家均以能登頂為目標,象徵對人類精神和體力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