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15年,全球服裝產量倍增 ,而我們穿著這些衣服的時間卻減少了四成,因為時裝價格下跌,促使消費者爭相購買衣服。
成衣業過五去年在僱用童工、強逼勞動和歧視等方面皆出現退步情況,柬埔寨、越南、緬甸等主要成衣生產國都被視為「現代奴役」問題風險極高的地方,加上「超級快速時裝」急速發展,全球供應鏈亦加劇了成衣的虛耗。這現況顯然難以持續下去。
所謂「可持續發展」概念或環保時裝,始終以追求增長和利潤為目標,並非減少浪費的治本方法,歐洲環境保護局(European Environmental Bureau)提出革新的「良心衣櫃」概念,提倡時裝及紡織業界轉向良心經濟模式發展,置人類和環境的福祉於追求經濟增長之上。而消費者亦需要將衣服購買量大減七成半,同時實踐回收重生,才可扭轉劣勢。
時裝必須與經濟增長脫鈎
歐洲環境保護局委託澳洲悉尼科技大學的可持續將來學院撰寫報告《Wardrobe: A Wellbeing Economy for the Fashion and Textile Sector》,勾劃出時裝及紡織業的良心經濟發展模式,提倡大刀闊斧改革,將發展轉向以人類和環境的共同利益為依歸。歐洲環保局直言時裝業是世界上最污染、最浪費和最剝削的行業,「時裝必須中斷與經濟增長的毒害關係」。
報告採用了「良心經濟」概念,替代主流的追求經濟增長模式,並為時裝業提出指導性原則:減少生產和消費;推動公平原則,務求公義得以伸張;創造健康和正義的管理,確保持份者在過渡期間和諧共融;建立新的交易系統,服裝和紡織品的供應不再由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主導。
報告提出四個應策略:
1.限制使用資源和減少消費
時裝與紡織業、消費者和政府之間需要展開認真的對話,尋求方法減少時裝業的資源耗損。社會整體需要思考,多少衣服才足夠維持人類的優質生活。在個人層面,減少購買衣服、重視衣物的生產過程、購買二手衣服,或者使用租賃服務,都是「衣櫃革命」的方法。
2. 擴展慢速時裝
過去十多年,「快速時裝」漸漸被「超級快速時裝」取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產大量成衣。H & M和Zara在今年首季就推出了1.1萬多款服裝。澳洲網上時裝平台Shein同期的出品多達 31萬多款。高速生產必然造成浪費,業界已開始關注這情況。慢速時裝聚焦於成衣的質多於量,重視經典款式多於潮流。例如改用可降解的布料,著重縫紉、修補和保養,可以延長衣物的壽命。
3. 建立新的制度
「良心衣櫃」意味著由現行的時裝業模式,轉型為新的交易制度,例如共同消費、合作社、社會企業和共益企業(B-corps),藉此保障工人得到合理工資和減少環境破壞。要扭轉時裝業無止境增長的模式,轉為可持續發展模式,絕非易事。這個轉變需要政策制訂者和業界作出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新想像時裝業在社會的角色和責任。
4. 服裝文化的多元性
鼓勵消費者塑造服裝的多元文化,包括融入原住民衣著的設計學問,因為原始服飾的核心精神正是對大自然環境的尊重。鼓勵大家重視服飾的文化價值,重建人類與成衣的情感連結,以及支持耐用和保養。租借時裝、與朋友交換衣服、修補和舊衣服再生等,都是不用花費金錢的做法。
報告指出,「良心衣櫃」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就由家裡的衣櫃做起,減少買新衣服,不浪費衣物,不虛耗資源和能源。